学习与教育量表1: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

Monday, October 7, 2019

小全编辑

全科之窗|ABC平台编辑

4851

10/7/2019 12:00:00 AM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田澜、潘伟刚编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由田澜和潘伟刚于2006年编制,该问卷基于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三成分理论模型。

在该问卷编制研究中,将大学生学习动机界定为“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虚拟或现实理由”,涉及的主要动机成分有:满足求知需要、发展专业兴趣、提高能力、给长辈一个交代、赢得他人的认同和称赞、为就业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报效家乡等。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卷,请根据您自身与各个项目所描述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在每题后相对应的数字上画“√”。

答案无所谓好坏对错,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填写,我们承诺对您的资料严格保密。

完成这份问卷可能会耽误您一点宝贵的时间,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您在答题之前先填写以下资料,选择时在愈要选的选项上打个√

姓名   ②学院 ③年级 ④性别:男□女□

项目

符合

有点不确定

有点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符合

1.我总觉得大学的学习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2.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想通过努力学习而提高自己在班上的地位。

4.我常想,如果不认真学习的话就对不起老师的培养。

5.为了使自己将来有能力帮助他人,我一直努力学习。

6.我希望利用学习成绩来扩大我的影响范围。

7.我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干出一番事业。

8.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我的专业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

9.我因为努力学习而很少感到空虚。

10.我常想,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业时就会失去竞争力。

11.我总想通过提高学习成绩来得他人的尊重。

12.我很想利用自己的才华报效家乡。

13.我非常害怕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亲友的责难。

14.我把刻苦学习视为当选学生干部的一个筹码。

15.在大学学习中,我常因某个问题的解决而产生释然感。

16.总的来说,我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17.课后我经常去图书馆㈣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和杂志。

18.我敢确信,渴望在将来能使祖国变得更加富强是我学习的主要动力。

19.我力图使自己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

20.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学习成绩而影响到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1.我想利用所学知识去参加竞赛,为学校争光。

22.我想努力学习,为他人树立一个榜样。

23.我一直想通过学习来光耀门楣。

24.通过学习我解决了许多以前不懂的问题。

25.在大学里学习,我的精神比中学时好。

26.通过坚持学习,我能读懂的专业文献比一般同学要多。

27.我私下经常提醒自己,不认真学习就没法给父母一个交代。

28.我常想,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让异性同学看不起自己。

29.为了免遭同学的嘲笑,我总是刻苦学习。

30.我总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多为他人排解困难。

31.我经常通过看专业书籍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2.我渴求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寻找新的发现。

33,我试图通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来为班级增添荣誉。.

(D

34.我常因学习上的优势而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概述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对学习具有启动、维持及定向作用。

学习动机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方向、进程及效果。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由田澜和潘伟刚于2006年编制,该问卷基于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三成分理论模型。

在该问卷编制研究中,将大学生学习动机界定为“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虚拟或现实理由”,涉及的主要动机成分有:满足求知需要、发展专业兴趣、提高能力、给长辈一个交代、赢得他人的认同和称赞、为就业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报效家乡等。


【内容及实施方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是一个自评量表,包含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4个维度,共34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符合”记5分,“有点不确定”记4分,“有点不符合”记3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


【测量学指标
正式样本为湖北某大学本科生427例,被试的主要统计特征为:大一138人(32.3%)、大二100人(23.4%)、大三106人(24.8%)、大四83人(19.4%);文科生231人(54.1%),理科生196人(45.9%);男生152人(35.6%),女生275人(64.6%)。

各条目鉴别指数均在0.35以上。
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分别为0.8389,0.8239,0.7760和0.7719,全量表为0.9003。
结构效度方面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正式样本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提取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共解释了总方差变异的45.152%。问卷题项的最高负荷为0.782,最低负荷为0.425。

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

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在第1个因子上的负荷较高,命名为内部动机;

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在第2个因子上的负荷较高,命名为外部动机。

相关分析显示,各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741-0.888,说明各分问卷较好地反映了问卷要测量的内容;

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33-0.548,呈中等偏低的相关,表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4个题项与各自分问卷之间的相关在0.346-0.677。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求知兴趣分量表

包括第1、8、9、16、17、18、25、26、31、33、34题,共11个条目,反映大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专业兴趣,获得愉悦体验的动机水平。
能力追求分量表

包括第2、7、10、15、19、24、27、32题,共8个条目,反映大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将来干出一番事业、增加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学习动机。
声誉获取分量表

包括第3、6、11、14、20、23、28题,共7个条目,反映大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在班上的地位和扩大自己的声誉影响的动机。
利他取向分量表

包括第4、5、12、13、21、22、29、30题,共8个条目,反映大学生为了对得起老师的培养,使自己将来能帮助他人和对社会作贡献的动机驱动。
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两维度之和为内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两维度之和为外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所有34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测者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由于该量表刚完成编制工作,实际应用效果尚有待后续研究的证实。
(田澜)


参考文

 [1] 田澜,潘伟刚.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编制.社会心理科学,2006,6

以上内容来源《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是2010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晓阳。该书详细介绍了每个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结果分析和解释方法,并附有完整的条目。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