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与自尊量表3:Rosenberg自尊量表(SES)

Monday, October 7, 2019

小全编辑

全科之窗|ABC平台编辑

5385

10/7/2019 12:00:00 AM

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身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态度(Rosenberg,1965)。自尊之所以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源于其对个体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用于测量整体自尊的量表有很多,其中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绝对是测量整体自尊的经典之作。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用于测量单一维度的整体自尊水平,其中5个正向表述,5个负向表述。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研究,目的是了解您对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评价,您不用报告姓名,您的回答结果仅供研究之用,而且会为您保密。

每个人对这些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回答也是不同的,因而对问题的回答,没有“对”与“不对”之分,只是表明您的态度,所以希望您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您的选项,不要有任何顾虑。

请注意:您的回答是您实际上认为自己怎样,而不是回答您认为您应该怎样。请在选择的选项前的数字上打钩(√)或画圈(О)。谢谢您真诚的合作!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3.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4.我能象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毫无用处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10.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非常不符合


【概述】

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身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态度(Rosenberg,1965)。自尊之所以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源于其对个体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Greenberg(1986,2004,2009)的恐怖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中,更是将自尊视为人类进化中处理压力和恐惧的普遍缓冲器。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自尊与许多心理变量存在关联,并对未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最近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自尊可能是导致抑郁的原因(Orth,Robins&Roberts,2008)。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功能。高自尊水平者有着许多良好的心理功能。相反,低自尊则与抑郁、焦虑和物质滥用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相连。

一般来说,自尊可以分为整体自尊和领域自尊,前者只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的认知评价,后者是指个体在特定的领域内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如学业自尊就是指个体在学业方面对自己的认知评价。用于测量整体自尊的量表有很多,其中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绝对是测量整体自尊的经典之作。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用于测量单一维度的整体自尊水平,其中5个正向表述,5个负向表述。

该量表一直被认为是单维度的结构,但有研究发现其包含正性自尊和负性自尊2个因子。然而,方法学角度的研究则一致认为这种两因子结构并非量表内容所致,而是因为方法效应的影响。

Greenberger等人(2003)将RSES的文字表达方式变换成全正性表达或全负性表达方式后,测量结果呈现单因子结构,而原量表正、负性表达各占一半的测试结果则显示出两因子结构。Tomas和Oliver(1999)在多特质多方法模型(MTMM)框架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发现,存在方法效应的模型比不存在方法效应的模型拟合得更好。针对中文版Rosenberg自尊量表的研究也发现有2个维度(杨烽、王登峰,2007)。但最近一项针对中文版Rosen-berg自尊量表因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发现,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这种两因子结构均是由方法学效应造成的(王孟成、戴晓阳、蔡炳光、吴艳,审稿中)。


【内容及实施方法】

Rosenberg自尊量表采用李科特四点记分,1代表“很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3、5、8、9、10反向记分。

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测量学指标】

本节所报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来自广东的一所中学的545名初中生的样本。

这个样本包括男生227人(占41.7%),女生318人,初一186人,初二181人,初三178人。年龄在11-18岁,平均年龄15.4岁,标准差1.2岁。

信度:

由于RSES1993年的大陆译本在第8题的翻译上存在错误,所以以往报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要么没有考虑第8题的情况而报道10个条目的内部一致性,例如,余益兵、邹泓、曲可佳(2008)。要么只报道除第8题以外的9个条目的内部一致性,例如杨娟、张庆林(2009)。

基于上述样本所得到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783。

289人参加了3次重测,每次间隔2个月,重测相关系数为0.51-0.75,平均为0.72。

结构效度:

在控制了方法效应(项目表述效应)后为单因子结构(王孟成、戴晓阳、蔡炳光、吴艳,审稿中)。

实证效度:

熊承清等(2008)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现在RSES上得高分的个体趋向于采取“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得低分者则趋向于采取“压抑”“逃避”和“退缩"的应对方式。

谢虹等(2001)在高中生群体中发现低自尊水平者(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在SCL-90的所有9个因子上的得分比高自尊水平者高,且差异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0.001)。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自尊是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不衰的热点之一,而Rosenberg自尊量表又是这一研究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这主要归功于RSES使用方便、信效度良好、跨文化的适应性等诸多忧点。

然而一直以来国内研究中存在着第8题的“困惑”(王葬、高华、许家玉、王成江,1998;田录梅,2006;申自力、蔡太生,2008),直到最近这个问题才得到初步解决(申自力、蔡太生,2008),但翻译问题仍有待改进之处,相比而言,本文所推荐的翻译则更好。

(王孟成 戴晓阳)


参考文献

[1]RosenbergM.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

[2]GreenbergerE,ChuanshengC,DmitrievaJ,etal. Item-wording and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do they matter?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35:1241-1254

[3]王孟成,戴晓阳,蔡炳光,等.项目表述方法对中文Rosenberg自尊量表因子结构的影响。

[4]余益兵,邹泓,曲可佳.中学生反应风格的特点及其在人格与自尊关系中的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54-456

[5]王萍,高华,许家玉,等.自尊量表信度效度研究.山东精神医学.1998,11(4),22,31-32

[6]田录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心理学探新,2006,2,88-91

[7]申自力,蔡太生.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条目8的处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9):661-663

[8]杨牌,王登峰.Rosenberg自尊量表因素结构的再验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03-605


以上内容来源《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是2010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晓阳。该书详细介绍了每个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结果分析和解释方法,并附有完整的条目。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