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区也能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在枫林街道谨斜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区内首个社区运动康复中心正式亮相,中频红外线、脑循环、中医定向、超声波、激光、6分钟步行仪、功率自行车等康复设备一应俱全,更有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认证的康复治疗师提供服务,居民直呼“效果完全不输大医院”。
在枫林街道谨斜小区里,一直有一个“健康宝藏站”——谨斜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个“小而全”的卫生站经过精心规划,将诊疗室、输液室等功能区巧妙布局,让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基础诊疗、慢性病配药等健康服务。如今,这个社区卫生站又添新功能啦!
就在不久前,社区运动康复中心在谨斜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亮相。这个社区运动康复中心主要负责周边区域内居民的运动康复治疗工作,其配备了中频红外线、脑循环、中医定向、超声波、激光、6分钟步行仪、功率自行车等康复设备,几乎能满足所有日常康复诊疗需求。
社区运动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师刘楷韵有丰富的临床康复经验,拥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学硕士学位,还是花样滑冰国家队、香港自行车队随队康复师,OMPP认证物理治疗师,今年2月在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与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得到能力提升认证,擅长运动损伤及术后康复、肌骨系统疾病康复治疗、体态矫正、运动处方制定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运动康复中心还在体医结合广场开设了6分钟步行试验和功率车康复治疗,为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提供心肺功能的评估并开具运动处方,通过治疗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
康复中心刚开诊,就有许多社区居民前来咨询。不少居民问到腰腿痛能不能通过康复治疗改善,谨斜卫生站的家庭医生询问居民们情况后逐一给出康复治疗的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手法及物理治疗,大家都觉得很有效,不断有对康复治疗有需求的居民前来登记。“刘医生的手法治疗特别神奇!”王阿姨分享体验:“以前去三甲医院康复科要坐车,自己腰腿不好,行动也不是很方便,现在下楼就能治疗,效果完全不输大医院!”
社区运动康复中心每周二、四上午开诊,如今,刘医生的日程已排得满满当当,更不断有居民前来咨询登记,刘医生都会合理安排好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时间,记录在小白板上,保证有序治疗不拥挤。不久后,还将成立刘楷韵运动康复工作室,为更多的居民提供康复治疗。
自社区运动康复中心开始服务以来,已经有许多居民得到了有效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康复治疗对于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运动损伤康复治疗、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等有很好的效果。未来,家庭医生及康复师将继续热情地为有需求的居民服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让专业康复治疗走出医院围墙,融入百姓生活圈。
附图:社区运动医学能力提升项目中刘楷韵医生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孙扬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全科推动社区健康行业发展促进平台、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共同发起的社区运动医学能力提升项目中,刘楷韵医生作为第二批次中的优秀学员大放光彩。
在学习总结中他也说到,运动是良医,运动康复与运动医学的发展对治疗师和医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系统专业的学习,手法、药物、训练等多种途径的贯通和对于运动本身的理解,是成为优秀的运动医学医师/治疗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