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持续贯彻“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进一步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目标,担负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大使命,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3月21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指导下,“3.21医学健身日暨打浦医学健身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成员单位挂牌仪式”在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举行。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邱俊、副所长王晨、奥运冠军吴敏霞、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健康强基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文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华英汇、运动医学科康复主任李云霞、全科医学科主任黄延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伟、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褚巍巍及中心相关领导莅临出席本次活动。中心全科医师张宁婕担任活动主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守住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更承担着基层医疗的网底作用。黄浦区卫健委副主任李伟表示,此次能与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携手,以“社区医学健康日”为平台,以“医学运动健身”为媒介,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为社区康复事业构筑坚实后盾。
打浦社卫是上海市首批首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如今这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有周边老年居民,也有运动受伤后前来康复的中青年。打浦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褚巍巍欣喜地说,打浦桥街道近年着力构建“打浦桥10分钟社区生活圈”,打浦社卫正是“生活圈”的重要组成。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邱俊从专业角度谈到,伴随这一落在社区的全新“运动场所”的搭建,使居民的健康需求得以被触及,让专业的指导与科学的理念得以被传递,希望通过打浦与华山的携手,让医学与运动的结合成为大众健康的“新典范”。
“当前,依托医疗资源的共享互通和各方的坚实支撑,让华山医院的专业化指导与打浦社区的地理、设备优势得以结合,在对接居民需求的同时,优化社区运动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推动运动从三级预防向一级,甚至是零级预防纵深发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华英汇表示。
活动现场,奥运冠军吴敏霞现身。她以运动员的视角谈到,体育运动并不仅仅是竞技,更是大众实现“运动促进健康”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医学健身日”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份新的邀约,让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能站上健康的“跑道”,向健康“冲刺”。打浦社卫作为“家门口”的社区医学健身中心,令体育运动与科学健身实现了巧妙融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华英汇、奥运冠军吴敏霞、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晨、中心主任金迎共同剪彩,宣布打浦医学健身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健康强基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文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华英汇、奥运冠军吴敏霞、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共同为中心挂牌——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会员单位。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团队自编运动健身操带领居民“跳起来”
谈及“3.21医学健身日”,金迎表示,“运动‘三二一’原则,正是我们将3月21日定为‘医学健身日’的初心。加入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成员单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社区运动医学领域发展。同时,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助力下,对于社区运动医学的发展及提高运动医学水平、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具有开拓性意义。中心也将借此契机,打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有印象,通过开放式的运动医学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健康诊疗体验。”
链接:运动“三二一”原则是什么吗?
简单说,就是三种运动方式、两种运动强度,以及每天运动一小时。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牵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