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助力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全面提升

12/20/2018

袁昊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987

12/20/2018 12:00:00 AM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将大型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向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或海岛舰船等特别地区输送,对当地伤病人员进行远距离诊断和咨询。远程医疗旨在提高基层医师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健需求。

  近年来,远程医疗技术在重庆市发展较快,尤其是远程心电方面,已颇具规模。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医二附院)副院长梅浙川教授,请他谈一谈远程医疗在重庆市的应用发展过程。

 

远程支援 将医疗力量向基层辐射

  据梅浙川教授介绍,重庆市在地理方面颇具特点,城市东南与东北两翼存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参差不齐,过去由于交通问题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患者想去主城区就医,往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造成了群众就医难的情况。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全国推行利用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诊疗,资助了一批省市建立远程诊疗服务平台,重庆市也位列其中。

  重庆市远程诊疗项目组的组长由梅浙川教授担任,所以重庆市的第一个远程诊疗平台是以梅浙川教授所在的重医二附院为基地而搭建,平台同时联合其他5个区县级医院,开展了远程会诊及诊疗技术传播等工作。重庆市远程诊疗平台的第一阶段工作主要针对区县级医院开展,并不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服务,项目组针对参与项目的5个区县级医院特点,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实际情况的数字化诊疗技术传播平台,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及文字等形式将大量三甲级医院的诊疗技术向基层医院传播。此外,重医二附院通过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了对基层医院远程授课、教学及查房的目的,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收效颇佳。

  先进诊疗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仅仅是远程诊疗平台的优点之一,各区县医院如果遇到疑难疾病患者且难以转诊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远程诊疗平台与重医二附院进行沟通,重医二附院远程诊疗平台会组织相应科室的专家对病例进行远程会诊和指导。该系统应用至今,每年都会有上千例患者因其而得到及时有效地诊治,解决了基层患者就医难的实际问题。

 

加快步伐 扩大远程诊疗队伍

  2017年开始,重庆市远程诊疗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参与项目的医院增加了一倍,成为两家三甲级医院带动十个区县级医院发展的大型远程诊疗平台。梅浙川教授表示,参与医院的扩展为远程诊疗平台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飞跃,形成了“多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联合诊疗与教学模式。其中“一点对多点”指一个三甲级医院组织教学、查房和远程授课的活动可以让多个区县的基层医院共同参加,而“多点对一点”则是一个基层医院发起会诊申请,可以使两个三甲级医院联合开展,让各个医院都能体现自己的诊疗优势,互通有无。这种多样化的联合诊疗手段既节省了医疗资源,又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应用至今,收到了很好的回馈。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的进程,重庆市远程诊疗项目也正在积极尝试提升服务内容,开发直接面向患者的远程诊疗功能。这项功能完善后,远郊区县的患者可以通过登录网站,与医师远程交流,陈述病情,并接受医师的诊疗,然后在当地区县医院进行检查或取药,如果遇到疑难或重大病症,也可以及时赶往市区就医。梅浙川教授表示,直接面向患者的远程诊疗服务功能目前正在开发当中,相信很快会在重庆市全面推行。

 

三级会诊 建立完善的远程心电诊疗系统

  众所周知,因为心电图的复杂性,培养一个合格的心电图医师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基层医院虽然配备了心电检测设备,但没有相应的心电图医师进行操作和诊断。基于这种现状,重庆市远程诊疗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了远程心电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以重医二附院为中心,可以对周边区县医院,甚至是乡镇医院进行远程心电诊疗。

  据梅浙川教授介绍,重庆市远程心电项目是在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和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完成的,无论地处多偏远的村镇,只要能接收到手机信号,就可以通过一个小巧方便的终端装置远程传输据有诊断依据的标准心电图。基层医师可以在去村镇出诊时随身携带这个远程传输装置,将村卫生室或乡卫生院的心电图数据上传至当地区县医院,由区县医院的心电图医师进行初步诊断,如果发现疑难或严重病症,可以再将数据上传到重医二附院,进一步诊断,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三级心电会诊体系。

  梅浙川教授表示,三级心电会诊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乡镇医院不能进行心电图检测的情况,而且诊断时间也非常及时,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将报告反馈给当地医疗机构。如果遇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突发的急性心肌梗塞等情况,患者可以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为患者的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远程心电项目实施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曾专门到重医二附院进行视察,并对该项目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资源共享 拓宽远程心电服务范围

  梅浙川教授指出,远程心电项目不止可以应用于乡镇医院,项目组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将该技术应用于市区的私立医院和社区医院,这些医院往往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心电图医师,他们可以将心电图数据直接上传给重医二附院出具诊断报告,既节省了医疗资源,又加强了医院间的交流互助,同时也提升了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无论对医院还是对患者,都是利好的创新。

  随着远程心电技术的运用逐渐成熟,除了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应用外,项目组决定将这套系统向对口支援的西藏昌都市推广。2018年,项目组初步向昌都市对口单位支援了十套远程心电设备,其中两套安装在医院心电图室,为门诊部服务,另外几套放在住院部的各个科室,让住院的患者可以随时将心电图检测上传,如果遇到疑难情况,可以随时传输到重医二附院的心电图室进行远程会诊。据梅浙川教授介绍,系统建立后,每天都会接到西藏昌都传来的会诊申请,这种方便快捷的支援方式得到了对口单位的高度评价,解决了他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提升了其相关科室的诊疗水平。

  此外,远程心电终端也大大缩短了重医二附院内部的心电图数据传输速度。过去,心电图医师要携带心电图设备到各个科室进行检查,既浪费时间,又拖慢了整体诊断流程。现在只要在每个病房配备远程心电终端,让各科的住院医师在病房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可以立即上传至心电图室,几分钟后就会有报告回馈,大大缩减了诊断流程,也提升了心电图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总体而言,依靠远程心电技术建立的会诊系统已经在重庆市逐步发展成熟,为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很大帮助,而这仅仅是重庆市医疗“互联网+”全面应用的一个方面,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诊疗平台将在重庆市的医疗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联合基层医院、私立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医疗力量,为群众提供全面、有效、及时的医疗服务。

(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年第33卷第22期)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