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改革策略受《科学》称赞

11/17/2018

自然科学基金委

自然科学基金委

899

11/17/2018 12:00:00 AM

     11月16日,《科学》发表题为《中国开展的改革与合作》社论(以下简称社论),称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改革策略。

  “全球科学格局变化,跨学科研究凸显重要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改革反映了科学研究范式的这些深刻变化。”社论评价。

  今年4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后,自然科学基金委改由重新组建的科技部管理并陆续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八届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新时期科学基金资助导向,即“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其中,“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旨在让新思想及时得到支持,鼓励源于科学家灵感的自由探索,强调首创性,使科学基金成为新思想的孵化器;“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旨在扩展新的科学前沿,强调开创性和引领性,使科学基金成为科学前沿的牵引器;“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旨在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使科学基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驱动器;“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旨在以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学基金成为人类知识的倍增器。

  社论将其总结为自然科学基金的四个资助类别,即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经济社会所需的研究及应对重大挑战的跨学科研究。

  今年9月5日至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率团访问瑞士和法国时,在巴黎召开了“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上,李静海以“科学新范式下的科学资助机构”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新时代改革方案和战略举措。

  社论称,国际其他科学资助机构一致评价,上述举措正是围绕“科学卓越(scientific excellence)”的目标。

  据此前消息,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重点研究论证三方面改革方案。一是提出以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学科布局方案。这要求科学基金的学科布局既要涵盖不同层次的知识,也要将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国家各领域重大需求相融通,解决学科相互隔离等阻碍创新的问题。二是研究制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智能化评审系统建设方案”,为未来全面推进项目评审智能化提供支撑。三是研究探索“负责任+计贡献”的同行评议工作机制。评审工作要计入专家贡献,进一步引导和激励评审专家负责任开展项目评审,从根本上保障科学基金同行评议质量。

  社论对上述三方面改革方案作出了一一评价。首先,找到合适的专家去评审跨学科的申请具有挑战性。“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考虑筹建一个负责跨学科工作的新部门。”社论透露。

  第二,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社论认为,自然科学基金有望从大数据基础、专家知识系统、精准匹配等多方面作出部署。

  第三,按评审专家责任、信用和贡献为基础的新评议机制,旨在避免非学术的偏见和利益冲突。此外,社论指出,在国际合作项目的评议中,还需要各国开展多边交流,避免程序上的冲突。

  社论引用了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邱勇的评价,认为这项改革对中国的科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作为科学家我将全力支持这项改革”。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