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住院医规培加剧 基层医生紧缺?

8/20/2018

834

8/20/2018 12:00:00 AM

据报道,今年国家卫计委出台新政策,2015年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在全国推行。即2015年起医学毕业生在完成5年的本科学习后,不能直接进入临床工作,还要统统进入三甲医院进行3年的培训,在取得培训证书和执业医师双证后才能从医。从此本科就要5+3,接受8年教育,研究生5+3+3,11年,这样医生才能就业!
  从表面上看,规范化培训出发点相当不错,学习发达国家制度,为基层医院培养一大批临床技能熟练的医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为基层的医生就业设置这么高的门槛,时机成熟了吗?中国是否像发达国家那样医生饱和、工作轻松、收入超高、社会地位高兼令人尊敬羡慕,才设置高门槛来提高素质限制准入呢?
  非也!这些令人艳羡的形容词,和中国医生完全不沾边。恰恰相反,把上述形容词反过来理解就是中国医生工作现状:医生紧缺、工作超累、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兼令人唾骂不齿!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从网络、媒体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类似吐槽。
  首先看看中国医生紧缺到什么程度。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每千人城市人口的医生数是1.75,而每千人农业人口的医生数只有0.47(2005年美国的人均医生数是每千人3.59,法国3.37,英国2.2)。而就算美国这样的医生比例,够了吗?美国医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of AmericanMedical Colleges)预计,2015年全国将出现6.29万名医生的短缺。到2025年,随着保险范围扩大以及婴儿潮人群老龄化引发医疗护理需求的增长,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即使没有医疗法案,2025年医生的短缺数量仍将超过10万。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医生在城市紧缺虽然不严重,但在乡镇一级紧缺非常严重。而且城市也存在结构性紧缺,比如儿科、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医生紧缺很严重。医生紧缺,中国医生长期靠超负荷工作来弥补。
  基层医生紧缺,城市医生也结构性紧缺,作为主管部门的卫计委长期把医疗技术收费人为压低到连李克强总理都说“低到我不敢想象”,因此医生收入很低,基层医院更难招到医学生来就业。这几年更严重了,为什么?
  首先,各级卫计委对于执业医师证的考试资格设置高门槛,而就算考试通过,发放这个资格证至少要无故拖延1年以上。中国执业医师证考试首先要挂靠医院,还查得挺严。对比一下,在香港甚至美国这种几乎全世界最难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都不需要挂靠医院。挂靠医院就不说了,执业医师证呢?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全国多个省市都要拖延1年以上,包括广东,有的甚至拖延2年才发放。这是为什么?一边是紧缺医生,另一边,每年都有几万可怜的医学生,经过近20年寒窗,好不容易考取执业医师证可以做合法医生,却被主管部门白白晾你一年多不能工作!这不是浪费社会资源是什么?
  说到明年准备出台的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不让你找工作,就算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也不让你做医生,这不是延长学制是什么?在中国国情下,医学院的学制经过多年论证好不容易才缩短到5年,又被延长到8年,加上待遇低、工作累、人身安全不能保证、医患关系糟糕,医学院报考人数连年大幅下降,转行学生越来越多。
  可以预计的是,从明年开始实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年内,因为医学院毕业生不能直接就业,基层医院将很难招到新医生,基层医生紧缺将持续3年之久。从部分医学院毕业生的态度看,3年后也无望缓解。另一方面,从有关主管部门的态度和政策看,医生的劳动价值仍将长期被人为压低在“白菜价”水平,因而医生待遇提高也没有希望;医患关系10年内也改善无望。所以笔者预计今后只会越来越少人选择从医。
  目前医生紧缺,连许多大医院招聘都几乎无人报考,全社会都非常有危机感,经常听到“20年后谁来给我们看病”这种呼吁。可就是这一行的主管部门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不去改善行医环境,不给医生应有的劳动价值,无视医生转行、紧缺的现状,反而为医学生从医设置重重人为障碍,让许多医学生无奈转行弃医。连大医院都很难招到医生,更别说基层医院了。如此政策,对于缓解目前看病难毫无帮助,只会加剧基层医生紧缺,还请决策者三思!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