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上海:养老照护多元化亟需“多元支付”

8/20/2018

683

8/20/2018 12:00:00 AM

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以此加强部门合作,整合现有评估标准和政策,统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护理院等资源,保障养老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预计具体政策下半年出台。面对多元化的老年照护,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支付方式和渠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
  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
  目前,上海市有近1万张以医疗为主的养老护理床位,“十二五”期间老年护理床位将发展到2万张,加上各个养老机构的床位,“十二五”期间本市实际拥有各类养老床位将达到14.5万张;这些养老床位属于“基本养老服务”范畴,即优先满足困难群体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医疗康复的基本服务需求。同时,上海市还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养老服务,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今年元月,民营养老机构亲和源、龙华医院与浦东新区航头镇政府签约,全市最大老年护理中心落户航头,千张床位服务失能失智老人,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医养结合”。
  “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其实,就是养老机构和医院联手照护老人,前者提供床位,后者提供医疗,双方要配合顺畅,一个关键因素是,老人能否在这样的护理中心享受医保。”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华山说。
  支付渠道困扰“居家照护”
  目前,沪上失能失智和半失能失智老人约占沪籍老年人口的6.7%,约25万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已纳入申城养老保障重点。照护失智失能老人,无论是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还是居家照护,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都是:护理费用。
  专业居家照护的老龄科研课题显示:正常使用居家照护康复服务的老人总体住院率由上年同期的61.7%降低到今年干预阶段的38.3%,下降比例接近40%。其中住院2次及以上的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0%。干预组老人的住院及医疗花费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为54%-82%
  这些反差正说明专业居家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但目前困扰“居家照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支付渠道。一些在医院治疗可以享受医保的项目,若改为居家照护,便无法享受医保。“依照目前的医保制度,老年长期护理所需费用,显然是医保无力承担的,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支付方式,让更多老人享受照护服务,非常希望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能推动破解这个难题。”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负责人王燕妮说。
  试点评估推进多渠道支付
  去年,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计划”在6个街镇试点,试点街镇包括:杨浦区控江街道、五角场镇,闵行区莘庄镇、江川街道,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塘桥街道。试点前,要对老年护理需求评估、费用结算提出具体措施;明确达到80岁以上,居住在家或在养老机构,经过评估因为疾病、生理功能衰退而达到轻度、中度、重度护理需求等级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独居老人,给予“老年护理费用专项补贴”。
  试点的一种预期是:推进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放心保)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
  同时,来自市民政局的信息还显示,一些养老院具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本市将探索把这些养老院的护理服务纳入医保,调整养老机构医保结算方式。“这样的政策走向,将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大胆尝试"医养结合"。”华山说,如今建立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需要实现的一个突破是,为老年照护寻求多元化的支付渠道,不但有助于节约医疗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助于满足照护需求本身的多元化,希望“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能为申城养老带来更多利好。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