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科学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

8/20/2018

788

8/20/2018 12:00:00 AM

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方法。近代以来,定量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大获成功,使自然科学成为定量的科学。于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对定量研究大加推崇,而轻视定性的方法,他们认为定性是定量化不够。另一方面,定性描述和定性分析又是传统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手段。一些社会科学家认为社会现象是不可计量的,任何定量方法得到的结论都不能让人相信,从而对定量方法大加排斥。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它说明人们在定性与定量的问题上还存在偏见。
 
    对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无论是用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只要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无所谓方法的优劣,只存在方法于研究对象是否适合的问题。自然界的现象具有时间平移不变性和空间平移不变性,它的物体是可以用长度、质量、体积等数量来衡量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践也证明了定量方法是适合研究自然客体的。社会现象是人的复杂活动,它不可逆而且随时都在变化,社会系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特征适合作定性的描述,而定量研究则有一定难度。
 
    实际上数学方法本身也不单纯是定量的,存在定性的数学,如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等。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法国数学家托姆(Rene Thom)认为:“在科学中可能存在着数学的另一种用法,它将不是定量的,而是完全定性的”。托姆本人的突变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大应用,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定性的数学。所以,实际上在自然科学领域,定性与定量方法是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科学也不是定性方法独霸的天地,定量方法在这也有成功的运用。对社会问题作出具体的数值预测,这是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所不及的。随着社会科学从主要使用自然语言逐渐转到运用与自然语言相结合的概念语言、逻辑语言、数学语言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由定性分析转变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质量通过数量得到某种反映。定性与定量在客观事物的研究中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定性分析是定量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定量研究是定性分析的深化和检验,二者互为补充。从定性到定量,又从定量到定性,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科学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和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多层次、多联系、多样性和动态发展、不可逆的特点。多层次、多联系指组成系统的因子间的错综关系以及不同层次间的复杂联系。多样性指多种质的存在,从单个因子到整个系统,以及作用关系都是多种质的统一体。动态发展和不可逆更使社会现象复杂难测。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只靠定性分析或只靠定量研究都难以揭示事物的全貌,而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不能简单地把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合在一起,而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方法,以系统方式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在实际研究中,把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把直觉判断和数据信息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研究的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实验,不断调整和修正模型,以达到对事物的合理认识。
 
    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还要坚持多学科方法的运用,以克服单学科方法的局限。只有多学科方法并用,才能改变单一学科方法的狭窄性,为处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创造条件。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