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真正的“家庭医生”时代何时能到来?

8/20/2018

659

8/20/2018 12:00:00 AM

源文件发表时间:2014年1月29日 

[导读 ]我国引入全科医学已经有20多年历史,然而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民众对全科医学和家庭医生既不了解也不认可。专业人士缺乏对家庭医生的职业认同,家庭医生的数量甚少。

    我国引入全科医学已经有20多年历史,然而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民众对全科医学和家庭医生既不了解也不认可。专业人士缺乏对家庭医生的职业认同,家庭医生的数量甚少。在国外风生水起的家庭医生为何在我国水土不服,遭遇发展瓶颈?我国的家庭医生的发展都面临着哪些障碍?我国如何才能更快迎来家庭医生时代?
 
    家庭医生在我国遭遇水土不服
 
    全科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9年全科医学被批准为美国第20个医学学科,是全科医学在世界上诞生的重要里程牌。1971年美国家庭医师学会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有了自己的专业实体。目前家庭医生在美国的医疗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引入我国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我国正式提出全科医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的诞生。首都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成立了卫生部直属的第一个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全国的培训网络。此外,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共同制定了家庭医生任职资格和晋升条例,这表明我国的家庭医生逐渐走入正轨。
 
    然而,全科医学在我国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众对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并不十分了解。提到家庭医生即刻联想到“赤脚医生” 、“万金油医生”,认为这些医生看不了大病,不愿意在小医院寻医问药。还有家庭医生工作场地多狭小,设施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国内的专业人士目前也认为在中国“全科医学及家庭医生”非常模糊,不知道家庭医生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家庭医生应该承担的,家庭医生应该如何开展工作等。再加上我国在高等医学院校建立的全科医学教研室并不多,而且大部分的全科医学教学工作是由公共卫生专业的教师和临床专科的教师兼职担任的,即尚未形成一支专职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我国目前家庭医生仅占医生总数的8%,这与家庭医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认同、难以从基础医疗中获得荣誉、收入低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大家对目前中国的全科医学和家庭医生现状都不满意,民众也没有真正得到从生到死的家庭医生式的服务。
 
    如何让家庭医生在我国健康发展?
 
    2009年通过医学界和基层的努力,全科医学终于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2009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全科医学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老年人口保健医护照顾问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30万名家庭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队伍。2011年5月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讨论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在这个致力于创造世界一流医学教育事业的高等学府里已经开始以系的规格组建全科医学学科,打破了对全科医学的传统偏见,也表明全科医学的理念被广泛接受。
 
    如何发展我国的家庭医生,不仅需要好的政策支持,还需具体细化和落实:
 
    (一)让家庭医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
 
    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首先要使得家庭医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家庭医生需要更大的治疗和医疗费用控制权,需要有职业发展的机会,需要合理的收入补偿机制。具体措施如,把家庭医生所服务社区的医保费用节省的部分拿出一些来补贴家庭医生,以吸引更高水平的医生有动力到社区来工作。
 
    (二)人才培养是关键
 
    国务院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到3名家庭医生。这样的目标将如何实现?
 
    要保证全国有足够数量的优秀家庭医生,人才培养是关键。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社区护理学系,从医学生开始培养全科人才。推进社区医生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脱产或半脱产进行岗位培训。利用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项目,在短期内快速提高社区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亦可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到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定级工资高定1至2级。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同时鼓励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服务。
 
    (三)实现社区与居民的稳定联系
 
    确实大部分病人想首诊在社区,但是家庭医生包括社区家庭医生的能力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家庭医生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家庭医生的学历教育、临床经验,与三级医院的医生相比存在差距,这也导致医疗重心难以下移。
 
    从病人角度来讲,除了对家庭医生能力的担忧以外,要实现社区与居民的稳定联系仍有一定难度。比如,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可以自由就诊,10块钱就可以看一个全国有名的专家了,何必找社区医生呢?
 
    一个解决方案是,与民政部门认定的贫困保障对象签约,首先将这些人群的首诊定点在社区,并给予医疗费用减免,提高首诊率。而问题在于,如何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对病人来讲,除了方便之外,首诊在社区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吸引力,必须是能够实现转诊。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从服务能力和利益机制方面都缺少动力参与转诊。是否考虑二三级医院固定给一个社区留一两个、两三个床位的指标,让家庭医生可为病人向大医院转诊?这样才能抓住病人。
 
    只有实现首诊,打通各级医疗机构转诊通道,卫生经费按人头预付,家庭医生这个“守门人”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如今,一些社区医院与省市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联盟”,这些大医院对于社区医院转诊来的患者,免挂号、开辟“绿色通道”,旨在吸引居民首用基层医疗资源。这无疑是基层医疗主动出击提高认可度的良方。
 
    不仅要洋为中用,还要有中国特色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美国家庭医生培养有三方面值得借鉴学习:
 
    第一,培训机制。美国医学院对家庭医生的定位、培养、资格认证等培训机制可以借鉴,其甚至细化到医生与病人相处时间的多少。在美国,家庭医生训练需要12年时间,虽投入大量时间,但产出是可观的,从业后收入有保障。
 
    第二,注重方法论。抛开运用先进信息科技不谈,美国的家庭医生培养很注重方法论,如培训标准和由政府推荐的不同课程等,都有规可依。
 
    第三,医治流程。假如在遇到复杂、重大疾病时,美国的医疗体系将从诊断、用药、特别专长等方面综合处理,将各个环节衔接起来。
 
    未来在医疗领域,技术将是关键。中国GDP正迅速增长,可能在未来十多年内超过美国,公民收入也日益增加,可以善用外国先进技术。
 
    同时,我国的家庭医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这样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无论是全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专科向家庭医生的转岗培训,都应开设中医课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加大“西学中”的力度。这是因为只有能够贯通东西、兼具中西两种技能的家庭医生,才能真正胜任中国式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医学体系的需要。
 
    从我国的医疗发展来看,社区是中西医最好的结合点,是中西医结合人才的用武之地,由此也会开辟出家庭医生的新天地,创造出新成果。
 
    家庭医生时代的到来为时不远
 
    当前,医学生普遍感觉就业难,对前景不看好、没信心。但实际上,在医改大气候影响下,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增加的,尤其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正非常渴求。相较与以往较为常见的专科医生,未来家庭医生的需求将大大提升,因此部分医学在校生以及有志学医的学生,可以调整思路,考虑自身全科发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发展家庭医生,必然是一个趋势,也将真正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惠及百姓。虽然当前仍存在以药养医、社保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家庭医生这样的好制度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但我们相信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家庭医生的发展前景能更加广阔,家庭医生时代的到来也将为时不远!
发布人: 站长说
我说,老说问题,其实也挺累的,谁来支个真招,我且切切地候着!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