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已出现转折点

8/20/2018

778

8/20/2018 12:00:00 AM

源文件发表时间:2013年9月17日 
从临床医学证据“进口国”向“自给国”、“出口国”转变
本报讯     9月7日,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述评,阐述中国应加强临床医学研究,逐渐把中国从临床医学证据“进口国”向“自给国”、“出口国”转变,从而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
      述评指出中国正经历着健康状况的快速转变,并承受着心血管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糖尿病带来的沉重负担。尽管如此,中国多数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指南是基于西方国家人群的研究证据,甚至从专家意见发展而来。
      述评分析了阻碍中国临床研究发展的原因:1、医学教育缺乏对临床研究的系统培训(尤其是临床研究技能及流行病学的培训;2、与临床研究相比,很多医生更关注基础研究,因其相对成本较低、出成果较快以及更易申请到基金与获得专利;3、许多医院没有为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提供成熟而综合的平台或系统,在进行多中心协作、协同临床研究时尚缺乏机制和经验。
      为建立基于中国人口的坚实医学证据,中国迫切需要强有力地临床研究,尤其是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为加强临床研究,2013年8月29日,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由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医院带领。其共同使命是:带领全国各地的医院加强临床研究能力,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加速将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与卫生政策的过程。
      事实上,中国沉重的疾病负担,可为医生设计临床研究与收崇临床资料。
      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一些中国医生的重要临床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国临床研究实践与卫生政策的制定,同时也为国际指南增添了基本数据。例如2010年中国学者报道了关于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治疗急性肺栓塞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在更新临床实践指南时纳入了这一研究成果,以指导全球的临床实践,可以相信,中国医生能够并应当成为未来全球临床研究的领导者。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