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8/21/2018

748

8/21/2018 12:00:00 AM

 
各区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市级医疗机构,市护理质控中心、市老年护理管理质控中心,市护理学会:
  为促进上海护理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要求,我委结合本市护理工作发展实际,组织制定了《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4月20日
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更好地谋划、促进上海护理事业的发展,根据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和上海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十二五”时期上海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护士队伍数量增加,知识结构优化。截至2015年底,上海注册护士已超过7.54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35.24%,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2.43提高到2015年的3.12,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由2010年的1:1.09提高到2015年的1:1.19,医院的医护比由2010年的1:1.37提高到2015年的1:1.5。其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54,二级医院达到1:1.49。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达67.12%,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占14.5%。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为推进本市护理事业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有重点地培养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骨干。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重点领域,开展专业护士适任培训。2011年至2015年共培养专业适任护士5696名。在已开展专业适任护士培训的专科领域中,根据临床需求和专业发展情况,培养具有专业拓展能力的更高层次的专科护士,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高的职业发展平台。“十二五”期间培养ICU专科护士85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32名。
  3.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有序推进。2010年初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动此项工作不断深化。至2015年12月,全市二级以上医院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在全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所有医院都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定期讨论解决护理工作问题,形成医院围绕临床工作转的格局。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4.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实现公立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各级医院积极开展护士分级管理,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
  5.护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护理的服务领域扩大,护理人员除了积极参与治疗,还参与疾病预防、协助康复、慢性病管理、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工作。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开展护理门诊、居家护理等形式,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护士在与人民群众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上海将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努力向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迈进,同时不断发展完善与上海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服务体系,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上海护理事业的发展也必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随着上海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和慢性病管理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这都对上海护理事业发展提出迫切要求;推进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上海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也要求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提升、上海护理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要求护理管理者要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十三五”期间上海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是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十三五”时期,上海护理事业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本市卫生计生改革的总体布局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总体要求,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立足上海护理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内涵质量发展、创新智慧发展,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激发护理专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为推进上海的健康城市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做贡献。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提升护士专业素质与服务能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基层护理人员和临床专科护理骨干,努力打造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进一步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多层次护理服务需求。
  ——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临床护理质量。根据患者诊疗服务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以临床实效为依据,深化服务理念和专业内涵,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文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技术水平,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进一步优化护理职业发展环境。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和分层级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等方面实施科学管理,明晰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努力实现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为临床护士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进一步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根据经济社会和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配合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大力发展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连续性和整体性,满足城市老龄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十三五”期间上海护理事业发展主要工作指标
指标
2015
2020
性质
1.注册护士总数
 
7.54万
9-9.54万万万
预期性
性性
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3.12
3.6
预期性
3.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
1:1.19
1:1.3
预期性
4.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7:1
0.4:1
 
 
0.8:1
0.6:1
约束性
5.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6:1
0.4:1
 
 
 
0.7:1
0.5:1
约束性
6.在社区从事工作的护士数
/
10000
预期性
7.全科医生与社区护士比例
/
1:1
预期性
8.培养临床急需的专科护理骨干人员
5696
8000
预期性
9.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其中培养社区特色“一专多能”护士
/
/
90%
1000
预期性
10.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岗位培训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11.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参加岗位培训比例
/
100%
预期性
12.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扩大护士队伍总量,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护士队伍总量,到2020年,上海注册护士总数达到9-9.54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不低于3.6,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3。推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护士条例》各项规定,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福利待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着力宣传在本职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保障医院护士人力配备,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根据医院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其中,到2020年,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7: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对于护士配备数量低于配备标准的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护士条例》第二十八条给予处罚。
  3.完善毕业后培养体系,提升护士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完善护士毕业后培养体系,开展新入职护士和临床专科护理骨干岗位培训工作。(1)到2020年,争取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均参加岗位培训,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2)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需要,有重点地培养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骨干,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血液净化、伤口护理、产科护理等领域开展适任培训,护士在进入相关科室三年内应接受适任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适任证书。(3)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在临床急需且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探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和专职专科护士的使用模式,逐步形成新护士岗位培训——专业护士适任培训——专科护士提升培训的阶梯式临床护士职业能力提升发展体系。对经过专业适任培训和专科提升培训的临床护士,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完善各项支持措施,稳定和发展专科领域护理骨干队伍。
  4.加强基层护理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力量,保障基层护士待遇,让社区护士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到2020年,在社区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10000人,全科医生与社区护士比例至少达到1:1。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社区护士能力与水平,特别是慢性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护士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课题招标及成果奖励、教育培训等方面向社区护士倾斜,吸引更多优秀的护士到社区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5.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为临床护理团队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加强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培养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护理管理人才,适应现代医院和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岗位培训达100%。
  6.激励扶持创新型护理人才成长,为人才高地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实施护理学科建设计划和上海青年护理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立项、器具创新展评、护理成果奖励等,为研究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为上海护理人才高地建设夯实基础。
  7.发展护理辅助人员队伍,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护理员培养体系。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规范护理员服务行为,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行业学会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护理辅助人员的培养,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加强护理服务规范化建设。根据新时期护理学科体系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需求,遵循科学规律,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及时完善护理操作规范和服务指南,并积极推动护理规范的临床应用,提高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细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等并组织实施和落实。
  2.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巩固“十二五”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优秀成果,在各级各类医院继续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护理人员要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患者的照护、观察、用药、治疗、沟通、指导等各项工作整合贯通,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的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和护理专业内涵。到2020年,实现二级及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社区特色的优质护理。
  3.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明晰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的定期监测、反馈制度,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以护士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将护士分层分级使用。明确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能力要求、比例等,并在岗位设定、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方面与能级挂钩,理顺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作用,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
  2.建立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同时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挂钩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形成灵活机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推动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节约护士人力,减轻工作负荷,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等技术,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护理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撑业务管理、经济运行、考核分配等功能,为及时弹性调配人员、科学绩效考核、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服务领域拓展、促进不同机构护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努力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际化大都市功能相匹配、集“医老-养老-防老”功能三位一体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实现本市老年护理服务多元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本市治疗床位和护理床位的分类管理。持续实施与本市老年人口变动相适应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增量政策,2020年实现全市按户籍老年人口0.75%配置医疗机构长期护理床位。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服务机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支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建设,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衔接。建立配套的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的特点,加强护理辅助人员培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
  2.鼓励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机制,运用“互联网+”理念打造信息平台,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康复促进、健康教育和咨询、安宁疗护等服务,保障护理服务的延续性。
  (五)深化院校护理教育改革
  遵循护理学教育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护教协同,深化改革。建立护理院校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推进护理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护理教育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培养人才的目标,完善和改进课程设置,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做好人才储备。
  (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加强中医护理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医疗、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康复和预防保健中的作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临床科室要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加快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实施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推进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工作。建立健全中医护理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持续改进中医护理质量。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加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中医护理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和中医护理技术专项培训。到2020年,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药知识系统培训的比例(新任管理人员以上岗1年内为统计节点)达到100%、非中医院校毕业护士参加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药知识系统培训比例达90%,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中医护理学科建设。
  (七)加强交流与合作
  加强上海与国内其他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护理同行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护理理念、专业技术、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等,拓宽上海护理人员的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水平,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四、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岗位培训工程
  “十三五”期间,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岗位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护士岗位培训,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临床专科护理骨干、社区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护理服务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所有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均参加岗位培训,其他医疗机构也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需要,培养临床急需的专科护理骨干8000名;培养社区特色“一专多能”护士1000名。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争取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培训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达100%。
  (二)老年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以《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努力建设集“医老-养老-防老”功能三位一体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推动老年护理服务学科建设,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制定并完善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老年护理服务行为。加快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三级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以及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内护士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老年专业护理水平。加大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力度,优化老年护理人员队伍技能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办医主体和各医疗机构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护理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推动护理工作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强化政府和医疗机构对护理工作的投入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护理事业,鼓励多元化发展本市护理机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多方合力
  卫生计生、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形成多方合力,协调一致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抓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和本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发展改革(价格)部门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教育部门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规范护理专业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护士队伍建设、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等相关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重点向临床护理任务重、风险大、技术含金量高的护理岗位倾斜,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护理职称评审要强调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办医主体和各医疗机构在组织实施本方案过程中,要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切实维护方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注重抓示范点建设,发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效应,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带动本市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督导评估,保证工作效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办医主体和各医疗机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加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2018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将对各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办医主体和各医疗机构贯彻落实方案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